正在阅读:武陟县见义勇为协会开展见义勇为主题读书征文活动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武陟头条 / 武陟头条 / 正文

638145586312363756958291493.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武陟县见义勇为协会开展见义勇为主题读书征文活动

转载 绑定手机2024/04/23 19:54:1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武陟公安 1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导见义勇为良好风尚,让见义勇为善举深入人心,全面推进“书香武陟”、“平安武陟”、“文明武陟”创建活动,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武陟县见义勇为协会举办《见义勇为主题读书征文活动》。征集见义勇为主题诗词、散文、读书心得等作品。



[征文选登]
见义勇为呈示人类良知
----读《王阳明知行合一》有感

两千年前,孟子做了一个事例的假设“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悚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意思是说如果有人看到有小孩将要掉到井中去了,都会产生惊骇担心的同情之心。在这个时候,并不是为了和小孩的父母去攀交情,也不是为了要取得他人的赞扬,更不是讨厌小孩的哭声才这样做的,而是每个人内心的自然反映。我们看到,在这里,排除了一切外在的利益得失,人的真实纯粹的感情呈现出来,从而把天赋的道德引发出来。这样的心理经验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天生所具有的。

那么,这种天赋的道德之心是什么呢?孟子把这叫做“良知”,“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所以,见义勇为行为是人类良知在现实社会的真实体现。“良知”亦可称做“真心”、“本心”,老百姓叫做“赤子之心”。

汉代大儒董仲舒阐述了义与利的关系。“天之生人也,使之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讲道义是涵养身体的根本,也是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根本所在。

明朝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文化名臣”的王阳明曾说:“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世之君子惟务致其良知,则能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

                                武陟县公安局  万涛

已有0人点赞

武陟拼车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