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探寻非遗文化,传承文化之美 | 二股弦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武陟头条 / 武陟头条 / 正文

638145586312363756958291493.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探寻非遗文化,传承文化之美 | 二股弦

转载 绑定手机2024/06/09 17:24:3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武陟文旅 10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非遗·精神·文化·传承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历经数千年风雨的洗礼,唯有文化仍在熠熠生辉。非遗文化亦是民族工匠精神的体现。现如今,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很少有人能慢下来了解一个非遗文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非遗,感受工匠精神以及文化的韵味。


二股弦


二股弦,河南省武陟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二股弦起源于河南省武陟县的大司马村,且仅在武陟县流传。它形成于明末清初,在19世纪初达到成熟,清代道光以前曾出现过一度的辉煌。清代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受当时国家政策影响,二股弦也日趋衰微。文化大革命期间,更加让这地方戏曲剧种受到重创,几乎销声匿迹。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二股弦在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下,才开始得以保护和传承。二股弦表演行当齐全,其唱腔为五声音,共有18个板式和曲牌,其中既有北曲弦索的遗存,又有受板腔体戏曲影响而形成的"五板""八板""散板"等板式。

2007年2月6日。二股弦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二股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股弦形成于宋朝,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戏剧史上的活化石,它风格鲜明,唱腔独特,主要板式有清板、二板、含腔等18种,剧目达100多种,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在吸收了其他戏曲艺术元素后,二股弦的内容逐渐丰富,在清代发展成熟。

二股弦戏经过历代的传承和发展,曾拥有剧目一百多个,现整理剧目三十多本。二股弦表演的剧目是贴近百姓生活的社会故事,因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由于没有受到现代戏剧的影响,基本保持了原生态,具有很高的学术及文化价值。







非遗文化


古老的种子,

它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

只需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

----泰戈尔      


END




来源|武陟县文化馆

编辑|吴君霞

声明|本公众号刊载此文,旨在宣传推广武陟县文化和旅游,提供文旅资讯、精彩活动,打造黄河文化和大河风光文旅名城,全面叫响“黄河文化之乡”品牌。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已有0人点赞

武陟拼车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