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千年古县与太行山阳的数字文化碰撞——武陟县小学数学市县两级“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武陟头条 / 武陟头条 / 正文

638145586312363756958291493.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千年古县与太行山阳的数字文化碰撞——武陟县小学数学市县两级“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转载 绑定手机2024/05/24 08:21:0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武陟县育才学校 41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为提升武陟县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市县两级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武陟县教研室于522日在武陟育才学校举行了武陟县小学数学市县两级“同课异构”活动。


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有:焦作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 李毅,山阳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卢珍副主任,武陟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王学峰主任,武陟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张潇,武陟县育才学校校长赵玉珍。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主题是“用字母表示数”,旨在通过市县两级教师的共同研讨,探索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活动分四个环节:观摩示范课,教师说课,互动交流,专家评课。


同课巧思 异构纷呈

武陟县育才学校吴梦梦老师巧借本土文化资源,创设数学情境,带领四(1)班的孩子们以千年古县之旅黄河小故宫嘉应观研学为主线,以武陟特产油茶,怀菊花、怀山药、武陟名吃砂锅为载体,引领学生感受字母表示数产生的必要性,掌握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了解含有字母式子的含义,让学生体会到符号化思想,渗透代数思想。并让学生亲身感受千年古县,大美武陟的地方文化的魅力,本土情怀,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焦作市山阳区焦东路小学的谷文斯老师引领四(5)班的孩子们沿着历史的足迹,开启了一场数学之旅。从北宋时期诗人王安石的古诗到孙子算经鸡兔同笼,再放眼世界又回到现在,让学生经历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前世今生。学生们完成了从对数的思考向对符号的思考的转变,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转变,思维层次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



相同的目标,不同的风采。课堂教学结束后,吴梦梦、谷文斯两位老师依次进行了简单说课。

评课议课 共同提升

砥志研思,精进不休。与会老师各抒已见,畅所欲言,交流了收获,提出了想法,在思维的碰撞中共同成长。



专家引领 启思践行

名师点评有深度,专家引领行致远。卢珍副主任对这两节课给予了高度的认可,这两节课都有数学史的融入,承载着数学思想和文化,孩子们在文化体验的过程中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代数思想悄然的走进了孩子的内心。


县小学数学教研员张潇老师通过这两节课总结了三点启示:读懂教材,读懂课标,读懂学生,要抓住数学的本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接着市小学数学教研员李毅老师进行了高站位的指导。她让老师们思考在大思政课新的评价体系下,我们的数学课应该有些什么底色?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坚守我们的初心,用中国故事教好数学,用数学讲好中国故事,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涂上爱家乡,爱祖国,爱党的底色。


最后王学峰主任做总结,他希望武陟所有的小学数学老师在将来前进的路程上不断学习,学做真人,为武陟小学教育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拨云见日始得意,一树梅花一树春。”本次活动带给武陟小数教师们一场教研盛宴,有期待和惊喜,也有思考和感悟。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相信我们武陟小数人将继续保持初心,踏实教研,深耕课堂,在教学之路上砥砺前行!

撰稿:王   卫
编辑:王红利



     请关注武陟县育才学校微信平台。搜索微信号“wzycweixin”或订阅号“武陟县育才学校”加入,也可扫一扫武陟县育才学校微信平台二维码: 


已有0人点赞

武陟拼车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