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黄河文化】武王伐纣与武陟县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武陟头条 / 武陟头条 / 正文

638145586312363756958291493.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黄河文化】武王伐纣与武陟县

转载 绑定手机2024/04/25 08:41:5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武陟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41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武王伐纣与武陟县

宋翔生


因商纣王无道,公元前1048年,周武王在孟津会盟800反商诸侯,并举行观兵,为伐纣作淮备。

公元前1046年1月,武王率5万大军从孟津过黄河。大军行至覃怀西南部(今武陟县地域的大封镇)时,天已黑了又下雨。武王下令屯兵于此,故曰大屯。(据《地名知识》杂志1983年5期,武陟县地名办公室侯晏华先生一文《武陟县村庄的形成和分布初探》。)此后,因这里地沃粮丰,覃怀地域成为武王伐纣的重要后勤补给地之一。为此后的牧野大战周胜商亡奠定了基础。

又据《武陟县地名传说》一书,武陟县大封镇的大屯和南屯及东屯村都有武王屯兵有故事传说。此书还载《周家庄和周村》、《古城与古樊》的传说都与武王和今武陟县有关。

又据明万历《武陟县志》载:武陟县,周武王牧野之师(这里欠缺一字。侯晏华先生认为其为"崛”字。)兴兹土,故名。

关于武陟县地名的探索,四十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均认为与武王有关。家严宋拂青先生认为:“陟"字乃武王登上青峰岭阅兵,望朝歌之意。侯晏华先生认为“陟”者,乃武王兴兵之意也。




作者:宋翔生,武陟县文化局退休干部

电话:13939105719




已有0人点赞

武陟拼车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