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陈鹏年留在武陟的故事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武陟头条 / 武陟头条 / 正文

638145586312363756958291493.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陈鹏年留在武陟的故事

转载 绑定手机2024/04/06 09:16:3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武陟文旅 13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陈鹏年(1663年-1723年)

陈鹏年,字北溟,又字沧州,湖南湘潭人,清代官吏、学者。曾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能臣”,他为官清廉,有“陈青天”之称。陈鹏年负责江南河工管理期间针对当时河道淤积、水患严重的状态,制定了《河工条约》,认为河工效力官员因当取其身家殷实,尤必择其才具优长,方可委以重任。陈鹏年在保证各地官员自愿的情况下,严格河员的投报条件,有步骤地进行人员的审核与选用,最终将大批德才兼备者选拔到了河员岗位。

陈鹏年注重河道的科学治理。在清代,河道关系到河防、漕运的顺利进行,陈鹏年要求各地专门建立了河库银,同时加大了河道管理和监督。在治理河道上,特别注重分工,河员各司其职,保证各个环节正常运行,不致有亏。针对运河水道汛期有险情时,部分河段大有崩塌之势,他注重河道治理的空间分流、时间分流。面对江南春夏之际较为严重的涝情,陈鹏年根据时节、人力对水道治理加以时间上的分配。这一系列的措施,对当时社会、民生的安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陈鹏年当年治理过的黄河武陟河段

康熙六十年(1720年)4月,陈鹏年自请随吏部尚书张鹏翮查勘山东、河南河务。同年9月,黄河于河南武陟县马营口决堤,泛滥山东张秋、直隶长垣等处,形势堪忧。陈鹏年上疏朝廷,提出在决口处开引河,以分水势,然后渐次堵筑。康熙皆予采纳。11月,诏命陈鹏年接手治理。

康熙六十一年(1721年)2月,马营口南坝尾再次决堤。陈鹏年上疏朝廷,提出“分引上流、疏引下流”的疏导方案,在沁、黄交汇处老黄河故道开引河,引河水往东南流入荥泽正河。

雍正继位后,陈鹏年实授河道总督,主持秦家厂北坝工程。工程完工后,陈鹏年一病不起,于雍正元年正月初五日逝于武陟工所,一生清廉的陈鹏年,最终死于治河的任上。

嘉应观黄河文化博物馆内陈鹏年像

一位治河能臣、清正官吏对时代作出的贡献,将永远被后人铭记。道光年间,被冠之为:“治河有策,采风有诗;政通人和,来者之师。



扫码关注

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武陟县文化旅游发展服务中心

编辑|吴君霞

声明|本公众号刊载此文,旨在宣传推广武陟县文化和旅游,提供文旅资讯、精彩活动,打造黄河文化和大河风光文旅名城,全面叫响“黄河文化之乡”。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已有0人点赞

武陟拼车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