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河南武陟:童贯火龙“火”出圈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武陟头条 / 武陟头条 / 正文

638145586312363756958291493.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河南武陟:童贯火龙“火”出圈

转载 绑定手机2024/04/04 20:20:1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武陟文旅 22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龙年新春,作为中华民族文明象征、精神图腾的龙备受尊崇,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大虹桥乡童贯村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火龙”,更是“火”出了圈。

2024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初八。当晚,由180多名童贯村群众参与的火龙表演,吸引了十里八乡上千名群众前来一饱眼福。

喧天的锣鼓响彻村庄,多彩的烟花扮靓夜空,一条火龙上下翻飞,如美轮美奂的童话,四条彩龙随之翩翩起舞,或昂首示意,或摇头摆尾,共同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火龙嘴里、肚子里的蜡烛怎么摇摆都不灭,太震撼了,太神奇了!”演出现场,不时有观众发出这样的感叹。

“这就是童贯火龙的精妙之处。”今年68岁的童贯火龙传承人席冬生告诉记者,“俺村的火龙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多可由300多人共同表演,今晚参与的有180多人。”

席冬生介绍,童贯火龙嘴里、肚子里的蜡烛由牛油、羊油制作,不易灭,不淋淌。童贯村人舞火龙可以上桌踩椅,也可以空中翻飞,还可以席地趴卧盘卷,能玩“四门斗”“八卦阵”等。一条火龙牵住了全村人的心,也丰富了全村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童贯火龙传承下去。”童贯村党支部书记杨国利说,“去年,村里成立了龙灯会,由3名火龙传承人手把手教村民舞龙技艺。”近年来,与童贯村毗邻的万花村、西滑封村等村陆续有村民前来学习舞龙技艺。童贯火龙表演还获得了“欢乐中原”焦作市优秀文艺节目展演优秀节目奖。

“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我们几个老艺人也在不断创新,努力把童贯火龙这个优秀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传播开来。给你说,现在俺村许多年轻人都乐意参与舞龙。我们的心愿是,让童贯火龙舞出焦作、舞出河南,争取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席冬生告诉记者。(焦作日报记者 董柏生)

(原载于2024年2月19日《焦作日报》3版)




扫码关注

来源|武陟县文化馆

编辑|吴君霞

声明|本公众号刊载此文,旨在宣传推广武陟县文化和旅游,提供文旅资讯、精彩活动,打造黄河文化和大河风光文旅名城,全面叫响“黄河文化之乡”品牌。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已有0人点赞

武陟拼车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