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创建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武陟实践丨西陶镇:“三调对接”赋能“三源共治”
转载
绑定手机于 2024/03/21 19:29:3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武陟司法行政在线
3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1
“三零”创建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武陟实践丨西陶镇:“三调对接”赋能“三源共治”
显示
“感谢镇党委政府为民做主,帮助我把血汗钱要回来了。”周某紧紧握着调解员李申旺的手说。
今年7月,外来务工人员周某等人与西陶镇一家企业发生劳资纠纷,矛盾极易激化升级。镇政府接到情况通报后,迅速指派司法所和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李申旺介入调解。因双方情绪较为激动,调解员分别与企业法人、施工单位负责人、周某等人交谈,当面了解情况,弄清事实,明确责任,对拖欠周某等人工资的施工单位负责人进行了释理说法,经过反复耐心做工作,施工单位当场兑付了周某等人的工资。 这是西陶镇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行“三调对接”,探索 “三源共治”工作模式,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围绕“三零”创建目标,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聚焦信访、诉讼、治安等矛盾纠纷集中的领域,针对各类纠纷的不同特点,完善组织架构,细化调解流程,强化部门联动,探索实行访调对接、诉调对接、警调对接,建立访源、诉源、警源“三源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实现了降低信访量、降低治安案件量、降低诉讼量、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工作目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为打造和谐幸福乡村,该镇成立了由综治、信访、法庭、公安、司法、民政、安管等部门组成的 “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形成了集平安建设、综合治理、法律服务、信访维稳、关爱家庭等职能于一体的综合工作平台,对矛盾纠纷进行集中分析研判,将调解阵地主动前移,把调解触角不断延伸,实现了矛盾纠纷“专人专管专调”, 调解成功率不断提升。镇司法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织密乡村两级人民调解网络,完善矛盾调处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 访调对接,注重溯源调解,变“群众上访”为“代理上访”。对适宜调解的信访事项,由信访办移交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双方签订调解协议书并经信访办回访确认。诉调对接,加强诉源治理,变被动应诉为主动调解。对适宜调解的矛盾纠纷,由法庭引导当事人通过律师、人民调解员“靶向出诊”合理调解,调解成功后双方签订调解协议书并进行司法确认,调解不成功的再进入诉讼程序。警调对接,拓宽警情来源,变公安部门单一调解为多部门联动调解。能当场调处的由派出所民警移交人民调解员当场调解;对不适宜当场调解的,经双方同意,由调解员择日组织调解;对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提级办理,紧盯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强化研判,细化应急处置,将隐患消除在源头。 各村街人民调解员、治保员、村组干部、五老人员齐上阵,发动和依靠群众,鼓励多元主体自治共治、居民广泛参与,实现了大小事村民共同协商,“烦心事”解决在村民家门口。
该镇东白水村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采取“积分卡”制度,常住居民只要一个月内不发生打架斗殴、邻里纠纷等情况,都可以赢取不同面值的“积分卡”,村民拿着“积分卡”可以去超市兑换成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积分卡”制度实施以来,该村自行化解矛盾纠纷39起,信访事件归零。
今年以来,该镇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56起,培训村级调解员78名,选树“法治骨干”22名,培养“法律明白人”135名,组建群防群治队伍22支220人,“三零”创建达标村20个,达标率91%,连续3年获得武陟县“三零”创建表现突出集体称号。![]()